江燕,商学院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曾任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组织部部长,班级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三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三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2019年学生社团活动先进个人、山东大学2020年“榜样的力量”学院年度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参加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获省级一等奖,参加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省级银奖,担任刘超教授科研助理并获考评优秀。现已保送至中央财经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年来,江燕不断劈波斩浪,砍去拦路的荆棘,跨过沸腾的火海,一次次地追逐那片藏于内心之中的星空。努力准备每一次考试,斩获优异成绩;踏上科研的道路,担任科研助理;热情参加学生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三年的雪球越滚越大,顺势而下,江燕终于抵达了胜利的彼岸,实现了保研的梦想。可是,“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惊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路走来,江燕也曾迷茫过、失望过、崩溃过,但是她每次都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她的成功,是三年日复一日的努力,是勇气、坚持、自律的综合产物。
(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面对的选择繁多且复杂,需要同学们提前做好相关规划。对于江燕而言,保研是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当被问起是如何确立保研道路的,江燕回忆道,自己在一开始也没有想好具体的目标,处于一个相对迷茫的状态,直到自己连续斩获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后,她才渐渐意识到,保研是她的不二之选。针对保研,江燕认为最重要的是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自身绩点等实际情况的考查来确定自己适不适合走这条道路。
除了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江燕还认为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大家没有必要过度焦虑。比起担心未来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每一步落在实处,不因舒适而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如同卡尔维诺所言,“从前遇到过的人或事,都是生命里坚实的积木,支撑起一切形式的伟大。”大一大二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未来都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帮助你更好地选择未来的道路。所以,江燕认为,脚踏实地,保持精进,并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有效复盘,是一种更加可行的方式。
”希望大家要保持对学习的敬畏感,学习永远是大学生活里的头等大事。”江燕认为,学习在大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她认真地准备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尽可能地取得更高的绩点来证明自己。“绩点就是未来的敲门砖。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能被杂事冲淡。”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江燕还认为计划的制定也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考试月,我都是要靠计划来支撑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走。”未雨绸缪,有条不紊,这是江燕能够取得专业第一的重要原因。
除了分享学习经验,江燕还提到了她保研路中所遭遇的挫折。“但是挫折都是一时的。我们应积极地去分析问题,寻找办法去解决问题”。人不能沉浸在挫折之中深感悲伤绝望,而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坚强地面对它。纵使夜间轻声哭泣,白日也要阔步前行。其次,要学会和家人、朋友们倾诉,释放心中的压力。
被问起保研后的日常和规划,江燕表示打算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她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保研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因此,保研后的生活并不是躺平,而是继续迈步前行。除了毕业论文的准备,她还打算积极学习英语,弥补短板,并且通过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见解。
(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江燕的简历中科研成绩尤为亮眼,此自非一日之功,而成于其一朝一夕的积累。
第一段科研经历的启程总是令人苦恼的,江燕在大二时加入科研助理团队,以此开启了大学的科研生活。当为了一个课题一同奋斗,团队一起进行文献的收集、模型的敲定、数据的分析到最后论文的撰写,其中真正弥足珍贵的是踏实走完一段完整研究经历的底气,和一同经历了一个课题从无到有的“我们”。
在竞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建设,江燕也就此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是团队负责人的态度和能力,他需要有意识地解决和反馈许多问题。其次是与指导老师频繁沟通交流,定时与老师说明课题进度,得到老师反馈后不断改进。最后,高效率的运作和积极的团队氛围不可缺少。在会前计划好开会内容,做好提前准备;会中按照节奏,及时反馈整理问题,定好下一次任务的目标;会后严格按照计划实行。
一个团队在漫长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对此江燕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她认为这些分歧都是良性的,无论是哪一个队员,他们的分析都是为了让最终呈现的结果更好,所以她采用的方法是鼓励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那么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就化解了。舍一朝风月,得万里长空,如若矛盾分歧都是为了团队的未来走向的话,自然不会走向不可调和的争吵。这样的解决方式或许就是江燕的团队做得更好、走得更远的原因之一吧。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谈及科研竞赛中的收获,江燕学姐说最宝贵的就是踏踏实实地走完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后,一切难题都不再那般高深莫测,有了去面对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江燕说其间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在实践中磨砺出的实打实的能力也十分难能可贵。
在大学期间,江燕独立完成了一篇近一万字的学术论文撰写,其中搜索文献政策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当被问到如何克服这个难题时,信念感是江燕给出的答案。正如之前所说,很多事情并不是为了兴趣要做,而是为了做而做,因为应该做而做。对此,江燕坦言道:“当时不仅有论文需要完成,还要考雅思以及负责科研团队的一些任务,一度有着一种看不到光明的感觉。”不过,在她看来,那段最黑暗的时间,也是效率最高的时间。“枫叶经霜绝,梅花透雪香。”只要想做并且被逼到绝境上,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江燕说到:“可能就是事在人为吧。”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了努力学习和参加科研竞赛之外,学生工作也是江燕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被问起是什么点燃了自己对学生工作的兴趣和向往时,江燕回答:“来源于一种习惯吧。”对于在高中担任了三年班长的江燕而言,竞选班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选择参加学生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而给予江燕力量,让她不断坚持下去的还是得到认可后的满足与喜悦。
在这三年时间里,江燕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坚持高效率完成工作,在辛勤付出后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她个人简历上熠熠生辉的一笔。然而用江燕自己的话来说,学生工作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获奖,更是潜在能力的提升。身为团支书和学生干部的江燕,总是要面临数不尽的难题,但是这一切的困难正如一颗埋于泥土中的种子,经过江燕坚持不懈的灌溉与培育,最终破土而出,怒放成花。“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接触的话,是永远不会有提升的”。正是因为工作上的锻炼与挑战,江燕的时间规划能力,抗压能力,社交情商和对技术类软件的熟练使用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与进步。
“其实学生工作,学习竞赛,所有事情都兼顾起来是完全可以的”。江燕坦言。对此,她也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个人认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肯定是你接到这个工作后立马着手去做,完成后进行反馈,然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唯有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结果,否则只能忙忙碌碌,顾此失彼,最终浪费时间与精力。在采访的过程中,江燕几次提及计划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会有拖延症,所以计划很重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应对繁杂事务的绝佳方法,就江燕本人而言,她会选择将待办事项写在纸上并且随身携带,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相应时间来完成,比如她通常会在效率更高的黄金时间段上午进行学习。
采访接近尾声时,江燕寄语学弟学妹们:第一,如果想选择保研这条道路的话,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绩点、英语、科研和实习。第二,把握住能把握的机会,把焦虑释放到行动力里面。第三,努力跨出舒适圈,结识优秀的同伴,开拓自己的眼界。最后,要转变思维,以成年人的角度看待事物。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三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正是江燕拼搏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才助力她摘取了保研的桂冠。前程似锦,未来可期,愿每一个山大人都能在漫漫征途上披荆斩棘,不负青春韶华,实现理想抱负,平芜尽处,自是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