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扶贫发展模式的实践状况,黔月山岚调研团将目标集中到国家级非遗扶贫重点扶持地区雷山县麻料村,团队队长黎有齐同麻料村银饰刺绣传习馆的负责人潘仕学先生进行了线上访谈。
首先,团队成员从采访中得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和指导下,苏州工艺美院与贵州省合作共建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在潘先生在工作站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将废弃的小学改造成银饰加工坊、银饰刺绣传习馆,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吸引村里的银匠回归山寨,实现抱团发展。同时,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工作站把麻料村设为非遗扶贫观测点,定期开展调查研究,举办非遗工作者对话座谈活动。同时,麻料村还与贵师大、苏州工艺美院等多家高校建立“校村合作”模式,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紧接着,潘先生谈到,传统工艺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非遗扶贫成为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麻料村积极建立银绣博物馆,与苏州工艺美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学生的公益课程实践基地,并合作建立多所农家乐,成为该村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通过接待游客和销售银饰,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发展银饰产业、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兜底等扶贫方式的综合作用下,脱贫效果显著,正朝着乡村振兴的道路迈进。
经过采访,团队对于雷山县非遗扶贫发展状况有了深刻理解,有利于后期的理论构建。
黔月山岚调研团
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