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众志成城抗疫情】以师者的担当守护生命的茁壮

时间:2020年02月11日 10:56浏览次数: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的心,没有学生的校园让老师们的心情更是复杂。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下的请战书,被称为现代版的“与夫书”。

全力战“疫”!湖北128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

北大再派33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131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再次驰援湖北……

……

这些新闻催人泪目,白衣逆行,四面八方驰鄂共画抗疫同心圆;这些新闻催人奋起,联防联控,神州大地同频铸就防疫钢铁城。

每临大事须有静气,作为师者,我们接力:

创新教学,做学生前进的灯塔,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作为师者,传道授业是第一位的。非常时期,延期开学但不延期学习。目前,许多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老师们将通过“雨课堂”直播授课、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学习平台、组建课程微信群、腾讯视频会议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授和交流;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文献阅读和线上读书讨论、论文指导等工作,加强对学生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做到放假不放松,学习不停歇,科研不止步。

我们坐在电脑的一端,虽然见不到学生,但我们淡定从容地在那里,就是学生向远方前行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同时,结合授课内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媒介素养、可持续发展观等应对疫情、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素养,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昨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

潜心科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疫情面前,科学研究成为敬畏自然、守护生命的有力依靠。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不分昼夜地奔走在防控疫情、研究肺炎疫苗的最前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严谨求实、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榜样。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有关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等数据、成果的开放共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加快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共同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技应对工作。

疫情不仅让我们直面生死,更带来恐慌与不安,甚至有可能发展成社会危机,亟需社会科学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和公众答疑释惑,凝聚共识:需要新闻传播领域的学者为信息公开透明提供科学方案;需要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学者进行有效疏导、消除社会恐慌心理;需要经济领域的学者为经济企稳、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需要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征识别、干预阻断和社会应急治理指点迷津;需要法学领域的学者梳理疫情期间社会治理的法律依据、责任归属、产权保护;需要文学艺术领域的学者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来驱散阴暗、化解恐惧、排解郁闷……

疫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提供了更好服务社会的机遇、提供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平台,让我们坚守内心的宁静,居危思安,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精神,运用专业知识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开展科研工作,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让我们坚信: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学科建设同频共振,为健康服务共同体构建贡献高校智慧。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从新型冠状病毒病原检测发病机制发现到疫情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判、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监测发现、再到特效药和疫苗研发等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同时,战胜疫情,不仅需要专家联合攻关和专业支撑,也需要提升全民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因此,疫情防控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疫情当前,国泰民安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以分秒必争、攻城拔寨的战斗状态,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才能尽快取得突破,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快尽早提供更多保障。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务之急,而“双一流”建设是科学防控疫情、战胜疫情的致胜法宝。因此,疫情防控使“双一流”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内动力更加充分,广大师生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投身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去,以崭新的文化风貌装点“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挑战在前,使命在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要培养一流人才,立德树人,坚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把服务国家和人民与实现人生理想结合起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构建“人才—方向—平台—项目—成果”创新链,汇聚一流学者,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意识、中国情怀”的一流师资队伍,产出紧跟国际学术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流成果,实现用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春寒料峭,疫情锁城,心头暖阳却相迎,让我们凝心聚力,保持理性,共克时艰,做好做实每位师者、学者该做的事情,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一起共赴春天的盛宴。

 

(文/杨林)


上一条:【众志成城抗疫情】商学院扎实推进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

下一条:【众志成城抗疫情】商学院召开网络会议落实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