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支部、各商学院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动态、聚焦基层热点,发挥专业特长,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经研究决定实施校区2021年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资助计划。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社会实践立项资助对象
团队资助计划面向2021年学期内及暑期集中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级各类团队,分为校级立项资助团队和院级立项资助团队。其余成功立项的团队为不资助团队,分为校级立项不资助团队和院级立项不资助团队。此外,视实践活动安全性、申报材料质量等,极少数团队不予立项。
二、社会实践团队组织要求
1、社会实践团队
(一)每支团队必须至少配备1名、至多配备2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团队数量不超过3支,超出团队将不予认定,请各立项申报团队联系指导老师时及时确认。
(二)每支团队必须由1名专业教师或团干部、辅导员担任领队(可由指导教师兼任),领队原则上要全程参与团队的实践活动。
(三)每支团队人数控制在5-15人(不含指导教师、领队,包含团队队长)。活动开展时间(不含来回路途时间)不应低于一周,其中以岗位体验为主题的团队实际体验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2、参与数量要求
(1)商学院2020级本科学生涉及拓展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类学分,要求全员参与;其余年级本研学生鼓励积极参与。
(2)每人最多参与两项团队项目,且最多担任一项团队项目的队长,即一人最多可参与“一项团队队长+一项团队队员”或者“两项团队队员”。
(3)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无外院学生参与比例限制。
(4)商学院的团队项目,其团队队长须为商学院学生。团队队长所属哪个学院就作为哪个学院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申报、结题,不可在多个学院重复申报、结题。
三、校级社会实践立项团队活动内容分类
根据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的选题、团队组建分工、实践活动方式及活动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今年的社会实践团队将主要分为“调查研究型”、“服务体验型”。具体如下:
1.“调查研究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内容包括专题调研、文化传播、创新实践、法律援助、培训指导、课题合作、科研攻关、科技指导等。
2.“服务体验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内容包括各类支农支教,专业型、非专业型岗位体验活动及就业创业见习等。
四、社会实践团队立项主题内容及专项计划
团队立项主题可参考附件1《山东大学(威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选题指南》。社会实践专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6项:
1.“建党100周年”党史宣讲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坚定初心,勇担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经研究决定开展校区“建党100周年”党史宣讲团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各学院组建至少1支“建党100周年”党史宣讲团,要充分发挥团支部、青马班、志愿者协会、理论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组织动员学生参与,走进社区、农村、企业等地,积极开展党史宣讲社会实践。
2.“添翼”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精神,团委联合学生处开展“添翼”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校区计划组建30支左右“添翼”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给予已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专项资助,团队中符合经济困难条件的学生数超过30%,每支团队一次性资助1000元;团队中符合经济困难条件的学生数超过50%,每支团队一次性资助2000元;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组建以5-10人为单位的实践团队,配备至少1名指导老师,申报的选题和流程参照校级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相关要求,以服务体验为主。
3.2021年“三农”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为助力“三农”调研,推动乡村振兴,经研究决定继续开展2021年“三农”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各实践团队要紧靠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地区特色实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和产业提档升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等内容展开调研。寒假期间已在校区立项并结题的三农项目团队不予重复立项。
4.“希望小屋·山大担当”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对接“希望小屋”儿童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帮助希望小屋儿童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开展校区“希望小屋·山大担当”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各学院至少组建1支专项实践团队,密切联系校区对接地市“希望小屋”,开展“小屋点亮大希望”山大威海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青葵学堂”活动,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安全、亲情陪伴、兴趣拓展、学习生涯规划、文明礼仪、作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辅导课程;开展“希望小屋读书成长计划”,根据希望小屋儿童年龄段,分别为其准备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加强与希望小屋儿童的交流;开展学业辅导、心理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5项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募集资金、物品,捐助建设希望小屋。
5.走访企业和校友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把握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加强与用人单位和校友的沟通联系,做好我校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校区学生处、团工委将联合开展暑期走访企业和校友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校区拟组建20支调研团队,每支团队一次性资助2000元,有走访地点较远、时间跨度较长的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增加资助。每支团队至少有1名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校友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
各团队需结合学校政策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等安排,确定走访初步区域与单位名称,明确走访企业和走访校友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调研中,要结合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专业等工作需要,收集社会需求、单位与校友的反馈建议等资料。各学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加强学生与企业、在企就职校友的交流,凝聚校友力量,为学生的就业实习和创新创业助力。
6、校区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实践专项
为强化三全育人,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联动,促进青年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现开展校区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实践专项立项活动。各学院要结合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充分发动专业教师将在研或计划开展的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需求的科研项目、调研课题,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面向学生发布实践课题并参与后期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发布的课题,建立学科专业特色实践专项(可作为教师专业课题项目的前期调研项目或教师专业课题的子课题项目)。项目后期总结阶段,应积极主动探索专业项目向校区科研立项、挑战杯、互联网+等科研领域项目的转化,挖掘课题中的公益实践因子,培育校区和学院特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
五、社会实践立项团队资助类型
1、校级立项团队
校区今年将确定100支左右校级社会实践立项团队,其中50支左右为校级立项资助团队,每支团队资助经费1000元(由校区拨付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列支),经费不足部分由团队成员自筹或寻求社会支持;其余50支为校级立项不资助团队,学校不给予资助经费,学院可视情况进行资助,经学院商议,商学院的校级立项不资助团队将由学院资助经费500元。
校区专项计划社会实践项目由团工委及活动联合单位立项资助。各学院团委负责审核本学院申报立项团队所上交的材料,包括成员组成情况、活动类别等,确定其是否具备立项资格,并根据分配的名额(见附件2)统计本学院所有立项团队信息。
下学期开学后,由团工委对所有立项团队进行结题检查,没有通过结题检查的资助项目,将追回前期资助经费。
2、院级立项团队
商学院今年将确立所有申报立项团队20%左右的院级立项团队为院级立项资助团队,每支院级立项资助团队资助经费400元,经费不足部分由团队成员自筹或寻求社会支持;其余院级立项团队为院级立项不资助团队。
下学期开学后,由商学院对所有院级立项资助团队进行结题检查,没有通过结题检查的资助项目,将追回前期资助经费。
六、获奖项目奖励
所有社会实践立项项目(包括校级立项和院级立项)均可参加2021年度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的评选和省级优秀团队的推荐,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和“省级优秀团队”的项目,校区将分别再给予每队500元和1000元的奖励,同时获得校级和省级优秀团队的项目,按最高获奖级别进行奖励。此外,学院会在综合考虑后,予以额外的奖励。
对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的教师(每个团队不超过3名教师,每名教师指导项目不超过3个),参照威海校区本科生科研立项教师业绩奖励标准计算工作量。指导校级立项团队项目完成结题的教师(每个团队不超过3名教师,每名教师指导项目不超过3个),按每课时40元标准,计算5个课时工作量。学校后期将对立项团队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没有尽到指导老师责任的教师,不统计工作量,不予奖励。
七、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申报要求及日程安排
(一)申请立项材料报送内容
申报立项团队要认真填写《山东大学(威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请书》(样表见附件3)和《山东大学(威海)2021年学生社会实践学院团队立项组织情况统计表》(样表见附件5),签署《山东大学(威海)2021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样件见附件4),学院会于立项结果公示后为商学院参与社会实践的所有同学购买保险。
最终所有需上交材料形成一个文件夹,命名为“项目类别+团队名称+队长姓名”。
项目类别分为党史宣讲/添翼专项/三农专项/希望小屋/校企走访/学科特色/其它类别。即除开“专项介绍”中的六个专项,其余均记为“其它类别”。
(二)报送时间
1、电子版材料
立项申报团队的申报材料请各班级组织委员进行汇总,于6月6日12:00点前发送材料压缩包至sxysheshi2020@163.com 。压缩包内包含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年级+班级+社会实践立项申报团队”,该文件夹内包含各个申报团队的文件夹材料。
若本班级团支部无学生参与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请班级组织委员于6月6日12:00点前发送邮件至sxysheshi2020@163.com,邮件主题为“年级+班级+无学生参与2021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纸质版材料
立项申报团队请将申报材料于6月6日15:00—18:00交到商学院641教室,纸质版材料需上交一式三份,双面打印,无须彩印。
商学院团委将对本学院申报立项的实践团队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立项,并根据分配的名额统计本单位所有立项团队信息,上交至校区。
商学院计划于5月29日晚举办“2021年商学院社会实践启动会”,会议上为同学们讲解此次社会实践具体安排、优秀经验分享、答疑解惑等,请意愿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持续关注相关通知。
(三)日程安排
1、5月中旬-5月下旬,各学院团委组织本学院立项团队申报、评审工作。研究确定本单位今年社会实践组织团队的整体数量和实践重点内容形式,指导与帮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接收单位,为学生开具2021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介绍信(样件见附件6,介绍信由学院开具,由学院和学生自主进行联络,并取得实践接收单位的预接收证明(样表见附件7)。组织学院立项团队申报和评审工作,按照校级团队立项名额分配的要求,选出其中校级资助团队和立项团队报送校区团工委备案。
2、5月中旬,各学院举办学生社会实践立项活动培训会,从项目选题、团队组建、安全教育、项目实施、成果深化等方面对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
3、6月上旬,校区团工委对社会实践团队校级立项情况进行公示。
4、6月中下旬,校区团工委、学院团委为校级立项资助团队发放启动经费,学院立项资助团队的启动可以参照上述程序进行。
5、7月—8月底。各级各类实践团队按照活动规划、工作计划、日程安排到接收单位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9月初—9月下旬,所有立项团队填写《山东大学(威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结题书》,并提交立项结题报告,报告中应包括项目活动总结、团队写实记录、团队专题调研报告或服务体验报告,并附实践成果或服务体验效果的辅助证明材料等(样表及参考格式见附件8、9)。学院团委在审核书面材料的基础上,评定结题成绩,举办学院优秀团队答辩会及成果展示会,推荐优秀团队参与校级及以上优秀团队评选。
7、10月上旬,校区团工委根据学院立项团队数量、团队项目质量确定最终的校级优秀团队,从校级优秀团队中择优选取部分团队举办校区优秀团队省级推优答辩评审会。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8、10月中旬,校区团工委向结题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校级立项团队发放结题证书,立项结题团队(包括校级立项、院级立项、各类专项)可参与评选校级优秀团队和省级优秀团队的评审及推荐,前期没有立项的团队不在评选范围之列。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传达到位,认真组织申报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将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计划的通知精神与要求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个团支部、每一名同学,认真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各学院要立足学院特色、学科优势、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点和学院特色,积极鼓励并努力促成符合要求的每一支立项申请参与团队都能成行。学校鼓励各学生立项团队根据实践主题和内容,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二)提前规划,充分准备,做好各项保障
1.各学院团委要早规划、早准备、早联络、早动员、早组队,结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为学生组织团队、申报项目提供基地(接收单位)、项目资源及教师指导等各项保障。每名教师最多指导(含带队)3个实践项目团队,指导超出3支的不予认定。
2.学院团委要对本单位所有实践团队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做好学生外出开展社会实践期间疫情防控等各项安全保障工作,要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实时调整工作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3.在巩固原有社会实践基地或接收单位的基础上,各学院团委要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争取建立一批新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联络一批新的社会实践接收单位;探索建立体现学院特色与专业特点适合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模式;积极动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来。
(三)争取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各学院团委要参照学校团队立项资助计划,实施院级社会实践团队立项资助计划。各学院对申报校级立项的团队要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团队的支持力度,提高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服务成效。学院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并获得立项的团队,可申请学校重点资助。
(四)紧扣主题,明确项目,保证申报质量
学校提倡各团队紧扣某一实践主题展开实践活动,提倡围绕“省委重大决策、政府着力推进、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调研,提倡社会实践项目与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及“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的对接、贯通。鼓励社会实践团队以申报团队队长所在学院为主,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生学历层次组织申报团队(同一项目不允许在不同学院不同专项立项)。鼓励各社会实践项目在之前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成果的基础上持续进行,并在后期评优中,以本次活动的最新成果作为依据,予以优先考虑。
如有疑问请联系:
章同学 QQ:1224811064
秦同学 QQ:839563550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团委
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