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赋彩,数字传承”调研团于山东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时间:2021年07月23日 21:13浏览次数:

为深入了解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情况,助推文物保护机制的完善与发展,721-23日,由山东大学(威海)学生组成的“文物赋彩,数字传承”调研团于山东省内的威海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以及山东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首先,团队成员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均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各个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进程。当前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资金、馆藏文物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基本思路大体一致。各博物馆都已形成了文物资源数据库、建立了虚拟展厅并对文物进行3D立体展示,同时,博物馆衍生出动画以及动漫形象,如济南市博物馆为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制作动画短片,开发动漫形象;利用AR技术,使观众与陶俑互动,文物得以真正地“活”起来。相比较而言,山东博物馆与济南市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进展较快,技术方面较为成熟,宣传工作比较全面。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鼓励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工作,但是政策大多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政策。并且大多数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都会面临两大难题:资金和技术。但不可否认,文物数字化是一个大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物的信息可被利用得更好,相关文物资源可以被应用于教育事业,促进学术研究和学习;另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这强化了文物的文化服务功能;不仅如此,利用数字化,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览文物,结合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助力文化传承!

本次暑期博物馆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对山东省内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提出促进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建议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研究文物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赋彩,数字传承——数字化技术助推文物保护机制调研团

723

上一条: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

下一条:商学院“千禧一代消费观”调研团于威海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