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取更多有关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素材,为团队进一步总结非遗扶贫发展模式的共性提供方向,黔月山岚调研团成员袁恺、黎有齐于8月3日下午来到卡拉村,同村支书王玉和开展线下访谈。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卡拉村,受到村支书王玉和的接待。团队成员了解到,卡拉村被评选为“省级党建示范村”,并在政府财政补给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农家乐+旅游+扶贫”新模式。随后,团队一行人来到了王玉和先生的鸟笼工坊合作社,从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卡拉村以鸟笼的制作工艺为特色,在卡拉村处于经济落后的年代,王玉和先生通过从村里面的老人那里学到的制作鸟笼的手艺,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全村183户人家,共有125户人家参与鸟笼的制作,通过每家每户制作鸟笼,再送到合作社进行加工美化,最后由工坊销售部将鸟笼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只有一个村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并努力做下去才会有脱贫的可能”,王玉和先生说道。如今,卡拉村不再仅仅专注于鸟笼的制作,而是拓展到以鸟笼为主题的工艺品、家具等延伸产品中,同时卡拉村也积极响应电商趋势,在网络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此外,万达小镇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卡拉村的人均收入也已达上万元,脱贫效果显著。
每一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都有自己的脱贫致富路,通过王玉和先生的,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非遗扶贫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团队后期开展对发展共性因素的讨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黔月山岚调研团
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