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扶贫发展模式在湖南湘西的实践状况,同时了解政府相关部门所做出的努力,黔月山岚调研团成员黎有齐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于8月23日同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党组成员曾湘军先生展开采访。
在与曾先生的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非遗扶贫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离不开非遗人才。通过出台《武陵人才计划》和《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把非遗文化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通过扶持建立非遗工作站,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有效缓解乡村“空心化”的问题。此外,文旅局也会帮助一些有想法的非遗传承人 开展公益项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让妈妈回家”的公益项目。帮助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技艺培训基地,涌现出了“七绣坊”、“农家女”、“比耳竹编”、“承菊织锦”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曾先生还谈到,非遗得以传承发展离不开产品创新。湘西州文旅广电局联合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吉首大学、江南大学、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和研发机构,组织10余期培训班,开展苗绣服饰、湘西竹编、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群的选拔和培养。通过集中的培训,手艺人的技术和眼界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文创产品的更新,生产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非遗阵地建设方面,全州已建立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130多个,在湘西景区重点建设非遗宣传和销售点,推动产品销售和文化传承。
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政府为非遗扶贫所做出的努力,有利于团队完善实践例证。
黔月山岚调研团
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