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加快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建设及深耕边境“国门文化”的背景下,“边旅探兴·筑梦版纳”实践队深入西双版纳多地开展调研,聚焦文旅发展现状与挑战,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截至2月7日,团队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考察,顺利完成了中期调研任务。

2月3日,团队成员走访景洪市总佛寺,发现其作为宗教文化的地性标建筑,在提升边境文旅体验方面作用显著,但面临过度商业化、旅游旺季空间承载压力过大与文化误解等挑战。次日,团队成员调研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地考察其“科研核心驱动,科普教育拓展,旅游产业协同”的发展模式,为后续分析其文旅融合优劣势提供依据。

2月5日,团队成员抵达曼贺纳文化旅游村,与当地负责人岩罕保深入交流。该村完整保留傣族传统建筑与手工技艺,如傣锦编织,成为文旅融合典范。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作为文旅融合的关键节点,是边境文旅发展的重要一环。

2月6日,团队成员来到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从游客流量、文创产品开发等维度剖析文旅发展现状,为探索边境文旅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2月7日,成员赴州文化与旅游局访谈,获悉当地依托傣族文化、雨林风光及边境特色,发出巡边体验、雨林徒步等特色项目,并受益于144小时免签政策。但是景区承载压力和商业化问题突出,平衡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此次调研为团队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分析调研成果,为西双版纳边境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文/图 “边旅探兴·筑梦版纳”实践队
2025年2月7日